現代勝鬘:清揚居士(孫立人將軍夫人)與戰後臺灣佛教 

博士論文

記者許永傳台北報導

從日據時代到戰後臺灣的接筍,清揚(下圖)居士在這個環節上的重要貢獻,佛教文化事業的成就不亞於孫立人將軍在軍事上的成就,她在文化歷史上獨一無二,没有人可以走入前景。孫立人將軍是國軍中的異軍突起,清揚居士也是佛教界的異軍突起,兩人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的特殊,他們的貢獻是平衡的而且兩人互為影響,這是很特別的並不是虛華的。

本論文主題,是關於孫立人將軍夫人清揚居士,與戰後臺灣佛教重建大業的佛教史課題之開創性探討。其所涉及的問題意識,主要是二戰後,由於中國大陸全境歷經長達四年的國共內戰後,終於在一九四九年時出現大陸統治權更替的巨大變局,而當時國府不但失去大陸政權,隨即戰敗的殘餘黨政軍大舉撤退來台,其中還有來自大陸各省的數百位,在大陸佛教界很有知名度與影響力的佛教僧侶,也跟著來到臺灣,而彼等倉皇逃難之際,又驟然身處異地,於是彼等頓時陷於各種生活與弘法事業的兩大艱難處境之中。

而當時已來臺孫立人將軍夫人清揚居士,在大陸時期就和這些來臺的佛教大老們有深厚的佛教因緣。加以當時孫將軍當時在臺灣軍中掌握大權,因此得予在此巨變的大時代下,為來臺初期的這些大陸佛教大老們,提供很多必要的協助。就此來說,孫夫人清揚居士,在這個環節上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也就是她對於當時臺灣佛教文化事業協助與促成的巨大成就,實不亞於孫立人將軍當時在臺灣軍事上的成就。

所以本文的正式探討核心,即為有「現代勝鬘」之稱的孫張清揚居士與戰後臺灣佛教重建事蹟的開創性探討。而經過本論文各章節的分別探討後,我們發現:

一、相較於從印度大乘佛教經典中發現在家佛教女居士典範經典人物「勝鬘夫人」,孫張清揚居士對於戰後臺灣漢傳佛教重建與復興的一生奉獻,例如她能:傳承太虛大師依人乘而趣菩薩行者的人生佛教,又因曾受到智光法師的啟發、教育,所以她特能以女居士身份在臺灣建設人生(間)佛教,不僅提升了婦女的地位,並使臺灣佛教為國際上所注重。

二、再者,她來臺後,更曾以「世界佛學苑」的興學大願,私自捐鉅資以接收臺北名剎善導寺,以作為佛法弘化、僧務運作的重心,甚至中國佛教會在臺灣才有根據地。

三、此外,當時臺灣大多數的佛教徒,對大乘佛教法義並未能有正確的認識,但孫張清揚居士縱使遭遇孫案大難當下,孫家其實已舉家軟禁於臺中孫府時,孫張清揚居士仍能毅然出面,率先捐鉅資並發起影印《大藏經》,以讓臺灣全島各地信眾都能因此,而更加認識佛教與了解佛教的教義,致使此後在臺灣地區研究佛學的人逐漸增加;其間她還設置多種獎學金吸引大專青少年來學習佛學,佛法能夠普遍化、深刻化傳播於各角落。

四、日後佛光山的佛教事業或慈濟功德會的事業,她也同樣大力幫忙,無私無我。

    清揚居士與勝鬘極為相似,遇到佛陀,勝鬘就頓悟了、就信了、就進來了,其過程是一樣的。我相信、我發願、我實行,印度有勝鬘一生的故事,在清揚居士來臺後的為佛教奉獻,堪稱臺灣的勝鬘。我們知道菩薩廣大因行是信、願、行,而現代勝鬘夫人清揚居士,也一樣是「願」和「行」合在一起。再者,印順法師曾說:佛教徒信仰,第一個是歸信,第二個是行願,可見「行」跟「願」是連在一起的。

然而清揚居士,已有那麼多關於她對佛教信仰所發的各類言論,當中,她的「願」仍是在前面,而實是做出來是「行」。故而我們從她的各種關於佛教的諸多言與行,實可推論出,她是有佛教思想的信仰結構,她不愧是當今臺灣佛教界的勝鬘、並且是現代的勝鬘。

資料來源: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合照

說明:江燦騰教授是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專精臺灣佛教史。

侯坤宏教授是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從國史館處長退休,現任玄奘大學的教授。

張珣教授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人類學系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所長。

朱浤源是台灣大學政治系博士、英國劍橋大學與牛津大學博士後留學,從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兼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退休。現任近史所兼任研究員。

劉晏均(右一)是本論文作者,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圖 劉晏均提供)

一一一以下空白一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