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先睹為快

作者:王耀德 現任:世新大學校務顧問

           活化大腦抓重點

       閱讀群書長知識,閱人無數生智慧,知識和智慧是邁向成功因素的基本功,但誠如宋相呂蒙正在他的破窯賦寫的,也要「時也、命也、運也」的因緣具足,重要的是如何抓住重點而不致茫然無著,徒勞無功。

       從個人的新聞體驗中,「抓住重點」確是一大竅門,坊間市井的狗咬人,人咬狗事件牛毛充棟,如何抓住重點才能獨幟一格的突出,確是真功夫、真本事。

                    (一)

        話說從前,民國六十四年役畢後,我先是投考高雄在地的台灣時報記者,無乃英文太差,在美聯社、合眾社的英翻中、中翻英考題掛零,落得「校對」下場,同期的李彪、郭周順、蘇文宗…..都如願跑新聞。

       幾個月後,才有機會考入中央日報高雄縣駐地記者,主跑警政及鳳山市公所等週邊,和資深的吳德禮、徐國樑、郭良吉、吳尚中…..每天騎車週旋在警局、市公所間打轉,認真打拼而瞎忙窮忙。

       當年的縣刑警隊由邱連登領軍,桑鎮副之,戰將如雲,如打獵的劉辰雄、廖平原組長、許巡官、黑狗呂、瘦仔邱、包仔鍾、臭頭蔣…..後來警官42期的林昆煌(刑事局副局長退休)分發加入,才有當年才能刊登全國三版的鐘正芳分屍命案偵破。

       隊部有位常帶笑容,但不多話的老刑事因我最年輕,且還勤快,對我頗多好感,我側面打聽,「老鄭」是我們鳳山名醫莊媽江的女婿。

       莊媽江是高雄市第一位台籍西醫,參加文化協會,在日治時代的鳳山事件、東港事件都遭日警拘禁,光復後擔任高雄縣第一屆縣議員,後因二二八事件退出政治,投入基層醫療,擔任十六年的鳳山衛生所主任。

       「老鄭」主動告訴我,他的襟兄是你們中央日報的駐日特派員黃天才,很少回來,如果回鳳山我帶你去認識他。

       他還說他襟兄以前是孫立人訓練基地的美軍翻譯官之類的,在鳳山衛武營駐地認識大姨子的。

       報禁未開放前,只有三張,中央日報黨報的頭二版大都是國際外電及國內要聞,三版則以光明面及文教居多,國外駐美王嗣佑、龔選舞,駐日黃天才的大作則常見報,對地方小記者而言是大名在外,如雷貫耳。

       終於有一天見了面了,「天公」和藹可親,還送了日本和菓子當見面禮,跟傳說的日式作風一樣,我反倒是兩串蕉。

       出身政大第一屆畢業生的「天公」直言坦白告知他的年輕後輩,在日本的同行特派有聯合報的司馬桑敦、中央社東京分社主任李嘉等等都是資深大牌,除了政治新聞互有領先外,中央日報要吸引讀者一定要有不同的特色表現。

        「天公」侃侃而談後就直直的看著我說:在日本,我就專注三個人:王貞治、翁倩玉、林海峰。

       確實,這三人的政治面、光明面、影響面都是正向且符合黨報的原則,因此在職棒、演藝、圍棋這三項的新聞上確也是中央日報遙遙領先的。

       巨人職棒背號一號球衣的王貞治是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曾領風騷的職棒巨星,以稻草人或金雞獨立打擊聞名,球員生涯創下八百六十八支全壘打,保有世界職棒生涯最多全壘打紀錄,他和妻子、三個女兒皆持中華民國護照,未入日本國籍,算是台灣人在日本體育界第一人,「愛國」的王貞治也擔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老蔣夫婦多次接見,並贈勳。

       至於在歌唱演藝界的翁倩玉則是第一位參加日本紅白歌唱對抗賽的外國藝人,也曾獲金馬獎影后,當年台灣是在演歌年代的美空雲雀、和永吉小百合籠罩下,有一清新甜美的台裔影星替代,對台灣人而言是一種補償性作用。

       尤其本籍台南縣柳營鄉的翁倩玉家族背景更是黨報喜好原因,其祖父翁俊明醫師是第一位參加同盟會的台灣人和抗日台灣人,也是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委員會(即省黨部)第一任主任委員;父親翁炳榮擔任中廣公司駐日代表,是中廣董事長董顯光(後為駐日大使)、梁寒操(前中宣部長)的重要左右手;哥哥翁祖模建築師曾設計朱崙街體育署聯合行政辦公大樓。

       圍棋蔚為當年風潮,亦始於中央日報,林海峰九段在日本棋院(很封閉式)的表現,是在日本職業圍棋七大頭銜賽:棋聖、名人、本因坊、王座、十段、天元、碁聖中,林海峰僅棋聖未取,從嶄露頭角到生涯巔峰中,板田榮男、木谷實、二枚腰、吳清源…..中外讀者都朗朗上口,黑白子對弈的棋譜洛陽紙貴。

       被日人稱為「台灣來的林海峰」,一生也是未入日本籍,拿中華民國護照。

       總社由社會調跑文教、圍棋的馬西屏老弟也十分出色,不遑多讓

       「天公」直接了當的說:跑新聞就是要抓住重點就對了!讓世新編採科的後輩如雷貫頂。

       駐日二十四年特派員的「天公」,終於在也是新聞人出身的駐日代表馬樹禮奉調回國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後,也調回台北總社擔任中央日報副社長一職;而在前桃園縣長許信良機場闖關失敗的新聞處理上,中央日報代為受罪,連帶處分十七人,社長是回教徒的作家姚朋(筆名彭歌),辭去社長職,總編輯王端正(是慈濟證嚴師父的胞弟)調任主筆,由黃天才升任社長一職,政工系統的王曉寒任總編輯。

       「天公」在中央日報社長後,又繼曾虛白、馬星野、曹聖芬之後為中央通訊社社長、董事長,八年前這位被後輩尊為「天才老爹」的新聞耆宿以九十高齡繼「五百年來一大千」出書後,再為逝世三十週年的老友張大千寫了「張大千的後半生」這一本書,那是後事。

王耀德疫情期間埋首創作近照。

               (二)

       無獨有偶的,我在中央日報高雄縣特派員陸震廷身上看到的,也是一樣,都是抓重點的高人。

       江蘇籍的陸老大出身三青團,落腳黃埔新村,擔任孫立人教導總隊政治教官,我初任記者,他是高雄縣記者公會理事長,公會當年在縣立社教館一樓,館長邱仕錦是老實人,前立委邱毅的爸爸。

       陸老大在黨政軍界十分活躍,還是中華民國文藝學會南部分會理事長,他的字特色是簡而草,聽說總社校對組有專人看他的手稿檢字;他不擅飲、嗜肥肉,龐大身軀騎著四十九西西小摩托車,十分逗趣,我親炙隨侍多年,讓人折服的不是他的快筆,而是他的抓重點。

       上海持志大學的陸老大,在高雄縣就抓三個重點:陸軍官校、六龜山地育幼院、佛光山。

       同樣的,在高雄縣的各項新聞中,各家媒體互有領先,唯獨這三個地方的獨家報導,中央日報當年也是遙遙領先的。

       每年六月十六日陸軍官校校慶是南部黨政軍、特警調的大日子,老蔣總統南下主持校慶時,黃埔老師何應欽、顧祝同都會同來,國防、教育部長必到,之後小蔣主持三軍八校時,也是一大盛典,將星雲集。

       陸老大和遷台後的陸官中將校長如張立夫、秦祖熙、言百謙、許歷農、朱致遠…..等人均熟識,他的黃埔新村東五巷到官校大門口不到二百公尺,但歷任校長每每當天都會備車在東五巷搭載陸老大,一為尊崇一為方便,因為他們都知道,隔天的中央日報頭版頭條是陸官校慶,二版還有花絮;陸老大發稿快又早,平常很少有火車稿以外,唯獨每年六月十六日我都還要跑一趟飛機稿,他也慎重其事。

       我還記得他曾寫過專欄提到教導總隊孤兒唸陸官,保送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後來這個陸官30期的學生當了裝校校長、陸官校長、軍情局長、駐越南代表,他就是胡家騏中將,他對「陸伯伯」感念甚深,執禮甚恭;胡的侍從參謀洪春棋,小金門人,陸官後唸了博士回校任圖書館主任,曾任樹德科大副校長,他對胡校長和陸老大的互動間知之甚詳。

       六龜山地育幼院是行政院長蔣經國由前縣長林淵源帶隊下參訪才開始知名的,蔣認為育幼院的「大苦苓」命名不雅,建議改名「東溪」。

       七年間,蔣來了六龜育幼院六次,並且在第三次碰到楊恩典,創辦人楊煦牧師把這名雙臂齊斷的棄嬰取名「恩典」,他的女兒名「恩惠」。

       楊牧師領養山地孤兒的愛心感動很多人,中央日報就要這種光明面的東西,來自全省各地愛心物資湧入,感受到人性光輝,陸老大一直維持這種良好關係,民國八十四年間他寫了一本十萬字的傳記「人性光輝—-楊煦、林鳳英與六龜山地育幼院」。

       楊牧師長子林林林,姓名特別,因為林鳳英懷他時回娘家待產,不為娘家接納,只好在樹林生下他,取名「林林」,後來舅父以贈地為條件改從母姓,遂有林林林此人。

       楊牧師到六龜前曾在台中師範任教,負責山地班,後來有位學生考進陸官24期,這位恆春排灣族的後來擔任台灣原住民首位立委,他就是華愛。

       泰雅族的林鳳英於八年前五月因病逝於高雄榮總,十六天後「原住民孤兒之父」楊牧師也病逝義大醫院,享年一O四歲,中山大學辦理紀念音樂會,口足畫家楊恩典及歌手梁文音等院友近千人參加,大都是院童出身。

       陸老大和佛光山更有夙緣,他寫過「人間佛教與星雲大師」、「佛光山的歌聲」等書,他和星雲大師的方外交情是源自文藝同好,大師以文字般若行人間佛教,陸老大亦以文字護持佛光山。

       星雲大師因曾編務「覺世」旬刊、「普門」雜誌、「今日佛教」、「人生」,和文藝界人士多有結交,南北文友如陸老大、郭嗣汾、公孫嬿、端木野、蕭颯、李冰、朱橋、劉枋、郭晉秀、司馬中原、王牧之、書戈…..等等,陸老大又是新聞界老大,因此很多藝文活動都在佛光山舉辦,並邀大師演講,大師妙語如珠,如東坡與佛印,一屁打過江,佛與牛糞,浙江煙雨浙江潮,退步原來是向前,春有百花冬有雪…..不少禪悟禪語,深會體心,令人開懷不已。

       資深作家羅紀曾有一次在墾丁活動上公開說明,佛光山四大護法金剛作家,就是團長劉枋劉大姐,總領隊是陸老陸震廷,普門社長張培耕以及書戈老弟。

       可見陸老護持之力,這也是大師從宜蘭到壽山到大樹麻竹園一路金剛護體。

       民國七十一年間,吳三連基金會邀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來台,參訪演講,行程有南下佛光山一程,陸老大交代我隨行採訪,台北總社也派個貼身的樊老弟南下(他之後當上總編輯、電子報社長),在參訪大雄寶殿時,索忍尼辛他不知道這三尊佛是何人,他拿紙筆做筆記,翻譯人員講的我們也聽不懂,到底是供奉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東方淨琉璃藥師佛、西方極樂阿彌陀佛,還是現在世釋迦佛、過去世燃燈佛、未來世彌勒佛,翻譯口中還吐出「法身」、「報身」、「應身」這幾個句。

       我知道陸老大並非受戒佛教徒,請教他如何下筆,他要我去問知客僧慧山、慧德(世新學弟);而今四十年過去了,慧山中風臥病榻,慧德承法脈在楊梅當方丈。

       我有幸和同事同獲新聞局新聞寫作金鼎獎後,有天陸老大結巴的開玩笑說:王耀德呀!你把那個得獎的破鍋子拿來我瞧瞧。

       我啞然而笑遵命而行,他把金鼎獎視同破鍋子,想必是陸老大一生得獎無數因而處之淡然有關,亦可見其平生重實踐,抓重點,不尚浮誇之性格。

               (三)

       有人批評: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其實這批評是錯的!

       本來換了位置就是要換個腦袋,是要叫我們用同理心去瞭解更多面向,因應更多的變化,因此代位思考的換腦袋是對的,但把人的腦袋換成豬腦袋是錯的。

       抓不到重點就會白忙、窮忙、瞎忙;人腦換成豬腦就會硬掰、亂搞、蠻幹,現在的執政者、在野者不乏這類貨色,這種莽夫蠢蛋還公然的每天在幹沒廉恥、沒天良、不怕天譴、不怕報應的事。

       慈濟人簡守信說過,電玩和視聽帶來的大腦刺激是局部而短暫的,而文字中有影像、有聲音、有氣味、有溫度,還有精神觀念和心靈的感觸,隻字片語就能讓大腦不同部位存取不同訊息—-處理視覺的枕葉、聽覺的顳葉、動覺的頂葉、思考的額葉,交互存取訊息,這是高層次的大腦運作。

       執掌高級認知功能的額葉,不但讓人類擁有語言、學習、計畫、決策與抽象思考能力,更是社交、禮教、情緒管理的管控中心,它佔了大腦的三分之一。

       從過漫長的生物演化,人類大腦擁有比其他動物更為發達的皮膚層、額葉是大腦的三分之一,所以,活化大腦很重要。

       大腦只佔人體百分之二的重量,卻耗用百分之二十的含氧量,大腦重要,活化更重要。

       讓我們共同活化大腦,不要豬頭豬腦!

       讓我們共同抓住重點,不要窮忙瞎忙!

           作者:王耀德

                       (資深媒體人)

王耀德現職聘書,出版學術專書。

一一一以下空白一一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