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不同的海洋文明

    作者 陳耕

現任:

廈門市非遺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中華文明擁有成熟的農耕文明,而海洋文明在中華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們往往不夠認識和重視,甚至把它給忽略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西方黑格爾影響,認為東方就是農業文明,蒙古高原是遊牧文明,而海洋文明屬於西方。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袤、陸海兼備的國度。中華文明是農耕文明、遊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三種文明的融合,必須從大陸與海洋兩個向度來把握中華文化的生成,才符合歷史的真實。

▴ 宋元泉州海外交通圖

西方專講明代以後最近500年,認為我們愚昧落後,可是宋元時期世界海洋貿易的中心是中國,世界最大的港口是泉州。所以不能只講明代以後500年,你要看前面還有一個500年,再前面還有4000年的歷史。

萬舟齊聚,元朝泉州港。是世界最大港口。

世界上有統一的海洋知識,但是沒有統一的海洋文化。廣東的海洋文化和福建的海洋文化不一樣,福建有福船,廣州有廣船,閩南漁民戴的鬥笠也和廣州漁民戴的鬥笠不一樣。英國的海洋文化也不同於日本的海洋文化,所以用一個海洋文化,就把我們否定掉,認為所有海洋文化只屬於西方,這完全是錯誤的。

海洋文化是指人與海洋的關係。不同時間、空間的人與海洋構建起不同的經濟鏈條,自然就產生了不同的海洋文化。

從時間上來看海洋文化可分三個時期。

一、原始時代。

海洋原始文化。主要表現在漁獲、鹽業,同時也誕生了木筏、獨木舟,船槳、漁網等。

二、農耕時代。

進入農業社會,人類除了延續和創新以漁業和鹽業為代表的原始海洋文化,在不同地方還產生了三種新的海洋文化。

其一為在地中海誕生而後橫行世界的「空手套白狼式」的掠奪型海洋文化。

其二為資源型的海洋文化,以當時日本、南洋等為代表,它是以自然資源,如硫磺、黃金、海珠來交換絲綢、瓷、茶、糖等。

其三是以勤勞智慧的製成品開展海上公平貨易的海洋文化。以中國為代表,通過百姓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創造出農業社會最優秀和最大量的商品,諸如絲綢、瓷器、茶葉等等,並以繁華的港口、先進的船舶製造技術和遠洋航海技術開展兩廂情願的公平貿易。

在這樣的經濟活動上產生了富於中國特色的海洋文化。這種文化崇尚誠信、公平,雙贏、多贏,童叟無欺、薄利多銷,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賺。其中尤以閩南的海洋文化為代表。

以廈門同安為例,早年同安家家戶戶種的主要是甘蔗,每一個村落都有糖廍,把甘蔗榨成糖,然後海商就把糖賣到東南亞,一船的糖載到那邊可以換8至10船的大米,所以當時廈門人吃的是從東南亞換來的暹羅米、仰光米、安南米。中原的農耕文化是自給自足,而閩南的農耕是商品化、市場化。

 來源:《考古學報》1988年第1期

所以西方的海洋文明和中國海洋文明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這種海洋文明和農耕文明完全融匯在一起,有著深厚的農耕文化的基礎,並且創造性地以海洋所開拓的市場來引領農耕的商品化和市場化,這就是中國的海洋文明,完全不同於西方以掠奪殖民為特徵的海洋文明。

三、工業時代

在進入工業時代以後,中國的海洋文化經歷了被侵略、被蹂躪和學習、追趕、超越,工業生產終於在2010年超過了美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工業製成品製造國。2018年中國的工業產值已經相當於美國加德國加日本。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標誌點,意味著東方的升起和西方的衰落。

所以總的來看,第一,我們不能把海洋文明歸於西方,我們也有我們的海洋文明。

第二,我們要講清楚中國的海洋文明和西方的海洋文明和其他人的海洋文明,不同在什麼地方?

第三,我們要講清楚閩南的海洋歷史文化是我們中國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

正在打撈南海一號

(圖 作者提供)

發表迴響